從笑容開始
由 A M 發布

「醫生,你為甚麼對著我笑?」
一位來覆診的年輕病人第一句對我說的話。我被他嚇了一跳,擔心有否無意中因表情傷害了他?我誠懇地解釋,帶著微笑的問安,是對人的禮貌和尊重。他垂下頭,靜默了一刻,淚水便不斷湧出來,他嘆息著:「我是這麼差的人,為甚麼你還要尊重、接納我?」我鼓勵他慢慢把心中的鬱結說出來。
他的父母是教育界翹楚,對他有很高要求;待人處世、學業成績、琴棋書畫,他都要盡善盡美。在他的記憶中,從沒有在父母口中得到肯定和讚賞。在名校生活絕不好過,當中只有競爭,沒有真正朋友。大多數老師都看重學生成績和才能,校園就像戰場,「勝者為皇,敗者為寇」。校園以外的社會,更是如此。最可悲是,他認為父母們沒有好好拯救孩子,只是與乖謬的社會價值觀同謀合汚,殘害孩子的身、心、靈。
「醫生,我覺得你比我的父母更了解我的需要!」
其實,在這一、兩次面談中,我沒有刻意說鼓舞人心的說話,或運用特別的心理治療技巧。對於一個長期感到自卑的年青人,此刻可能只需要一個接納的笑容,一個真正關心他的人。
我們從不吝嗇在面書給別人「讚好」,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沒有興趣和時間關心身邊人,亦很少用口來稱讚對方。我們毫不保留在面書向外公開生活點滴,但甚麼時候願意同至愛的家人傾心吐意?我們很樂意把警世名言以電子媒體轉傳千遍,但曾幾何時親口鼓勵過困苦的鄰舍呢?
基督徒很著重人與人深入的相交,不論社會地位高與低、富或貧,都能互相接納和關懷;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稱,尤如一家人。非信徒可能會認為是虛假、做作。確實單憑個人努力很難實踐,但《聖經》清楚表明上帝先以愛和恩典接納我們,給予我們動力去愛別人,又吩咐「我們愛人,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,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。」(約翰壹書3:18,聖經新譯本)不論你有沒有信仰,我深信你會認同現今的社會正需要彼此關愛。讓我們從笑容開始吧!
小驢 / 精神科
*內容轉載至《醫學人生》 www.tdww.org.hk
*逢星期一於 《am730》刊登由專業醫生及牙醫分享醫學資訉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