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醫生,我不想用類固醇!」
由 A M 發布

「醫生,我不想用類固醇!」近年,我發覺多了父母提出這個要求。某些藥物廣告也加上「不含類固醇」這字句,英文甚至出了一個新辭“Steroid Phobia”,即是「類固醇恐懼症」。究竟類固醇是好還是壞?
天然的類固醇在人體內,是由腎上腺所製造的賀爾蒙。作為藥物,它可治療癌症、器官移植、自身免疫病、過敏反應、腎上腺病等。這些大病都要用比較大劑量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,是以毫克(milligram),甚至克(gram)去計算,醫生一定要嚴密監察反應和副作用。
治療嚴重哮喘,醫生會處方幾天至一星期的口服類固醇,用以助氣管消炎,短期用是安全的。它也常用於各種中度至嚴重的過敏病,最常見的就是鼻敏感、濕疹及哮喘。用的方法是局部,例如噴劑、外用等。劑量是有國際標準根㯫的,用微克(microgram)計算,差不多是口服或注射劑量的千分之一,也是用於減低過敏及發炎之用。通常要用上多天,甚至多年以防止過敏病。醫生會衡量病情、好處和副作用,加減劑量。目標是用最少劑量來保持病人有質素的生活,例如睡得好,可做運動,不用請假等。由於低劑量直接用於病變患處,故沒副作用或甚輕微,但病人一定不可自己購買,要跟醫生指示。
皮膚用的類固醇塗劑更要跟醫生指示,很多時病人用得過少或過多。尤其是嬰兒,他們皮膚薄,只可用比較稀的類固醇;而眼的過敏結膜炎就不可隨便用類固醇眼藥水,但有些病人的免疫系統真是因過度活躍而需要類固醇。不要輕信網上醫學資料,有疑問不妨和醫生討論。除了醫學教科書及專科指引外,我只查閱政府、著名醫療機構及有名望醫學雜誌的信息,例如:mayoclinic.com等。
《聖經》教導我們說:「我所禱告的,是要你們的愛心,在充足的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,多而又多,使你們可以辨別是非,成為真誠無可指摘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。」(腓1:9-10)
重明/兒科專科醫生
*內容轉載至《醫學人生》 www.tdww.org.hk
*逢星期一於 《am730》刊登由專業醫生及牙醫分享醫學資訉、